Search

 English  |   中文

文章正文
大洋云天外,和谐书新章(转自5月9日中国改革报李黎主席专访)
日期:2013-10-23 17:49:52    大小:【】【】【

 大洋云天外 和谐书新章
                                                       —— 访美中基金会创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李黎
 

     “一个人所谓的‘成功’首先要看他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做了多大的贡献;另外他在自己所选择的这个事业里有没有找到自我,有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物质财富并不能与成功相提并论,更代表不了所谓“成功”的内涵。其实,你的成就感就来源于你做的事业与你的理想是一致的,同时它创造了相应的社会价值。”见面过去两个多月了,李黎的这句话犹在耳侧。是的,取得高贵的地位、丰厚的财富会让你感受到所谓“成功”的快感,但这些肤浅的流连往往难以持久地保持你对成功的体验。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李黎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1978年,全国首次统一高考,还在内蒙科尔沁草原当生产队长的李黎以文科全旗状元全盟榜眼的优异成绩考入他的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本科加研究生整整七年的学习中,李黎在一个学术思想自由的时代与学习环境浓郁的校园中博览群书,拜师结友;渴望知识的心灵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沛的滋润,深邃的思辨哲学意识在巨变的历史激流中淬炼而成。1981年,才本科三年级的李黎,就在上海文汇报上以近乎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他的知名长文《“朦胧诗”与“一代人”》,正是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作品奠定了日后他在中国文坛中的地位。
 

      1985年秋,由于李黎优异的成绩和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他成为北京大学为数不多的外聘教师。而似乎在他的生命中,这种不期而至的转折总是接踵而至,在北大,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之后一生的人——他的导师、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大师,美国著名的杜克大学文学院(全美排名第一)院长弗·杰姆逊教授。当时杰姆逊教授恰巧在北大讲学,对李黎格外赏识,因此,李黎不仅得到了四年的全额奖学金,还被破格免试托福和GRE,随杰姆逊教授来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母校,著名的杜克大学攻读博士。   
 
     当时李黎留学的条件非常丰厚,使他丝毫不需要为生计担忧。“我一份工都没有打过,只是主动帮过朋友,也算是体验生活了。”但李黎并没有安享这种“优待”,而是对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忧心忡忡。在当时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两国关系也相对冷淡。于是,1992年,美中基金会在李黎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中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美国正式注册成立。“我觉得两国人民民间的这种友好交流应该是长久的,不应该受到短期冲突、近期利益与矛盾纠纷的影响。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美中两国互补性很大,而且两国人民的友好由来已久。”从那时开始,李黎开始为促进中美关系的事业奔走。 
 
      美中基金会的宗旨定位为:“广结善缘,广交朋友;立足中美,贡献全球。”这样一做就是二十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是由于李黎与美中基金会的高远立意,才使这个机构二十年来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为纪念尼克松访华四十周年、与美中基金会建会二十周年,美中基金会将于2012年7月21日在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举办“红酒与绿茶的对话”庆典酒会,旨在借寓朴实无华、却回味绵长的“红酒”与“绿茶”来缅怀历史、审度现实、展望未来,从而对当下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有一个更为理性与更加务实的认识。
    
                                         无形和有形
 
        用李黎的话来说,现今,美国的华人接近千万,在中国的美国人也为数众多。据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上海登记定居的美国公民就超过六万人。“这只是官方数字,还有很多美国人并没有在领事馆正式登记,他们觉得用不着,在中国很安全。美国驻上海的总领事肯基尔是我会的老朋友,十多年的友情,所以联系也很紧密。”在李黎的谈话中,老布什、基辛格、克林顿、尚慕杰、柴泽民、秦华孙与李肇星等等,这些在中美双方举足轻重的名字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仿佛这些人都是邻居。
   
      虽然二十年后,美中基金会的成绩看来似乎是水到渠成,但是可以想见,在那个两国关系近于冰点的年代,这项事业的开展会面临多大的困境。多年从事的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李黎运用文化与艺术这一世界上的“通用语”,为中美民间交流打开了大门,饱含诗人般的浪漫,艺术家般的创意,“华夏霓裳(Splendid  Fashion of China)”这一品牌诞生了;“红杉树,美中友谊之约” 专场晚会的创意成功实施了。玛丽.雷蒙特乐队,廊桥乐队的歌乐声回响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中国小艺术家的身影活跃于美国的东西海岸,并进入了世界知名的林肯艺术中心。“万里共婵娟”的专场音乐会奏响在了曼哈顿上空,而李黎亲自作词的歌曲“爱,在同一个星球”,则不仅以中英文的不同语言回荡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而且通过朱佳莉与郎朗、卡罗琳(美国青年歌手)、廖昌永等的合作传遍全世界各地……连美国的前总统老布什与中国的前外长李肇星等等都参与了这些寓意深远的文化交流活动。
 

      李黎与他所领导下的美中基金会就这样如同一颗种子,在太平洋两岸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将美中两国的民间交流牢牢地维系在一起。至今,美中联谊会会员已达数千人之众,横跨政治、经济、文化、传媒、环保、司法等各个领域,当然,李黎所期待的交流并不仅止于外表层面,而是要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交流本身不会创造直接的经济财富,但是往往这种无形的东西,会在合适的时候兑现成有形的巨大价值。“我们帮很多会员做业务拓展,会员们都会自发地表示感谢,大家是互惠互利,但我们的原则是先帮助别人。有人问我,我们跟美中基金会合作,你们有什么要求?我总是说:先交朋友后做生意,这是我的一个原则。因为我确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当年,东软集团高端的医疗设备在美国打开市场时遇到了困难,想尽办法依然无法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在美中基金会的协助下,东软集团的产品不仅进入了美国市场,而且成为其全球市场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个。
  
     李黎把这一切归功于他的会员、顾问、与员工们的努力,他认为,没有这些朋友们的慷慨支持与持久努力,美中基金会的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有这么多会员的支持,有这么多人共同的投入。这个美中之间的联谊机构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感激之情由衷而发。李黎用心做事,换来的也是别人真心的回报。美国华人首富王嘉廉就曾为美中基金会赞助了不俗的金额。而众多中美两国公司:如摩根大通银行、渣打银行、朗讯科技、西捷科技、天狮集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英蓝控股,河石开发,荣昌集团,雨润集团,新森法务集团,汇丰银行,罗蒙集团,红杉树服饰公司等等,也都给予了美中基金会以多种多样的支持。
 
     “这些都是相互的,我们帮助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打开局面,相应受益的是美国众多的百姓-即消费者;同时,为美国朋友在中国提供方便,便是加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当然,我们经手的业务一定要是高端的。”显然,李黎对于品质十分看重,在东软案里,李黎把成功也归功于此,“想要介入的是美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医疗设备市场,他们(东软)的产品首先要质量好,再加上独具慧眼的营销战略,才能跟GE、西门子等国际大品牌竞争”,对于引进外资,李黎也非常慎重,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论是做什么的,一定要对当地社会经济有帮助,对当地的发展有贡献,对美中两国的共同利益有意义。也许李黎成功的秘诀,就是对这种对有形的品质与无形的社会责任的双重关注吧。
     
                             二十一世纪 - 中和之盛世
 
      处事要讲究‘中和’,不能走极端;做事要有度,欲速则不达
    
      谈到家庭,李黎也是关怀备至,他和姐姐将父母安置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南岛与北戴河,老两口已经80岁高龄,但身体都非常好,李黎说,这归功于他们都有着良好的为人与平和的心态。夫人朱佳莉与他同美丽、聪明、可爱的小女儿在一起生活。李黎很忙,但是也非常注重和家人的交流,“跟女儿在一起有很大的乐趣,我女儿非常具有艺术天赋,继承了我和歌唱家夫人佳莉的共同优点。”谈到女儿,李黎骄傲的神气让人动容,“对,她确实有这方面的潜力,我们会提供机会给她的。因为我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宽容的,从来不强求,我愿意学什么,父母总是支持我,并一起探讨问题。这种家庭氛围造就了我这种比较率直、热情和宽容的天性,我也希望顺从女儿的天性。对孩子的溺爱或训斥都不是可取的,要跟她讲道理,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好多家长高兴时对孩子又亲又抱,不高兴就训斥,这都是站在成人立场上,而没有体谅孩子。要理解她们,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觉得人都是能够沟通的,我们做美中基金会就是为了解决沟通的问题,让大家交流顺畅,所以我觉得沟通要先从同自己的家人开始,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因此,同自己家人和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
    
      虽然事务繁忙,但李黎的诗人气质并没有因此削减,他说他喜欢拉斯维加斯,虽然他对赌博毫无兴趣,却非常欣赏那里的建筑与风光:“那里夜景太迷人了,每一个酒店风格都不一样,酒店里像另外一个城市,非常大气、辉煌,夜里也是白天,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晚霞,有运河,有船只。这就是人的创造力,财富的增加使得人的想象得以实现。这几年中国的发展也极为辉煌,也不一定都和外国相同,因为建筑本身展示着不同的民族性,不同的审美风格,使人能创造和体验不同的东西。”似乎这朵“两生花”一定会在思考问题时谈及中美两个方面。
    
      是的,李黎是“中和”的:他每日忙于工作事务,却不忘记关心老人、照顾妻女;他陶醉于美国的现代风气与野性山水,也振奋于中国的伟大崛起与世纪腾飞;他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者与文化人,又是一个敏锐并卓有建树的投资家与经营者;他身为一个正宗的东北人,却喜好味道柔和清新的粤菜与江浙菜。李黎是这样诠释自己的生活理想:“就是愉快和有创造性的工作,同时具备健康的心态与身体。生活和生命的至高境界都是和谐,中国数千年文明,其精髓就是这个“中和”思想。中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人智慧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高度和谐才称得上为美好与幸福的生活。因此,生命也好,事业也好,家庭也好,都应该追求一种和谐的状态,都要讲究‘中和’,不能走极端;做事要有度,即俗话讲的“欲速不达”,“物极必反”。美中关系更要讲究中和,双方都应体谅对方,理解对方,这样中美关系就有生机与活力。而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搞好了,大到整个人类、小至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将受益无穷,因此,美中关系之盛世,必然是世界中和之盛世。“ 

      你看,李黎可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又情不自禁地回到了中美关系上。  
    
      四十年前的1972年,当李黎杜克大学的校友前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正式打开。
 
      “四十个春秋过去了。当年种植在杭州西子湖畔的美国加州红杉树苗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年呱呱落地的婴孩也已步入壮年。面对今天蓬勃发展、生机无限的中美关系与两国在诸多领域之中的广泛合作,我们在感慨万千的同时,不应忘记发生在四十年前那些感人的往事,也不应忘记这四十年间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佳话。”李黎不仅在这样说,并在以他与美中基金会富有独创性的运作在续写着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李黎简介:

       李黎,美中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1956年底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本科与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被北京大学破格特聘为从事艺术哲学和艺术学、诗歌美学等专业的教授。1986年作为“特别学生”被美国杜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师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大师弗·杰姆逊教授,从事比较文化研究。1992年毕业后,在美国参与创立美中基金会(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oundation),致力于美中之间多领域与全方位的交流,数千会员均为美中各界精英人士。
 
      同时,旗下有多个为中美业界人士熟知的知名品牌,如“美中论坛”、“美中企业家峰会”、“华夏霓裳”(Splendid Fashion of China)、 “纽约音乐之夜”(The Musical Night of New York)”,“红杉树,中美友谊之约”,“万里共婵娟”、“歌声琴韵”、“爱,在同一个星球”、“红酒与绿茶的对话”等等;成功将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东软数字医疗集团的系列产品打入美国市场,并成为美国Neuisys数字医疗公司创始合伙人与三大股东之一。自2007年起,出任美中文化娱乐集团董事局主席与北京美在其中文化发展公司总裁、法人。

Copyright 2013-2014 © 美中基金会 版权所有 ICP辽ICP备05010458号